蒋百里,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军事战略家,陆军上将。“天生兵学家,亦是天生文学家。嗟君历尽尘海风波,其才略至战时始显;一个中国人,来写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后结晶文字,有光芒使敌胆为寒。”他是文人,和梁启超亦师亦友,和蔡锷多年同窗,和徐志摩交情莫逆;他是军人,保定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的智囊。
两次“打败”了整个日本陆军
年轻人说起蒋百里,可能只知道他有一个女婿叫钱学森,有一个表侄叫金庸,有一个副官叫蒋纬国。他的名气在日本比在中国大。在这位只讲武不动武的陆军上将面前,日本人说:“一个蒋百里就两次打败了整个日本陆军。”
蒋百里将军在1901年留学日本,经成城(初级军事学堂)而进士官学校,1906年毕业的时候,日本天皇赐刀给最重要的步兵科毕业生中的第一名,结果蒋百里夺了这个第一,把日本天皇的赐刀带回中国去了。
第二次,八年血战之后,看百里将军的抗战理论,日军恰似按照将军的指挥,自东向西前进到湖南,而后陷入持久战的泥沼,直至投降。
图片1906年夏,蒋百里(右一)与友人在日本合影,这样的军刀不是一个实习排长能拥有的
看过日本的有关资料,描述得比国内所记载要详细得多,特别是看过一本《陆军士官学校関系者》,里面记录蒋百里是一个使日本陆军历史上极为尴尬的人物。
他毕业获奖的场面颇为传奇,因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宣布毕业生的名次是从前向后的,念的第一个名字就是“蒋方震”。
当时九期步兵科毕业生有日本人三百余人,中国留学生四名,泰国等国留学生若干名,就这样,第一名,被中国留学生蒋方震,也就是蒋百里拿了,天皇的赐刀当然也归中国了。日本士官普遍感到面子上难以忍受,谁知接着宣布第二名,还是中国人,这位第二名就是后来从云南起兵反袁的风流将军蔡锷。这样引起的骚动更厉害了。于是宣布第三名之前日本方面先检查一下——不幸,这次的结果还是中国人!名叫张孝淮。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发布官是伏见宫亲王,惶恐之下感觉无法象天皇交待,临时从后面换了一个日本学生作第三名,想想前四名日本人不过半也尴尬,又增加了一个日本学生作第四名,张孝淮得了第五。
增加的两个日本人是谁呢?一个名叫荒木贞夫,后来的日本陆军大将,陆相,甲级战犯,一个名叫真崎甚三郎,后来的台湾总督,陆军大将,二二六事变的幕后黑手。。。此外,这一期里面的日本毕业生还包括如下名字——小矶国昭,本庄繁,松井石根,阿部信行。。。堪称日本陆军的一代精英,皆惨败于蒋百里蔡锷之手,从此以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规定中国留学生必须与日本学生分开授课,以免同样场面重演。
蒋百里受了日本人这样的荣誉,日本人也真希望他说两句日本的好话吧,谁知道百里将军的评价却是说了一段话,大意是中国从日本学了两件东西最不可救药,一个是教育,一个是陆军。。。然后飘然到德国,以德意志国防军第七军营长的身份,继续考察军事去了。
蒋百里自幼饱读诗书,后又学习中西文化,无论军事、书法、文学、美术还是外交,样样比肩一流高手。19岁时赴日读书,思想激进。
1912年出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当时年仅30岁,授少将衔。蒋百里一心要建设国防,建设新的军队。他一进学校去,就抓改革。首先给每个学生一套军装,要求学生注意仪表;第二就是抓伙食,亲自到伙房过问,保证卫生和营养;第三就是抓教学,撤掉年老无力的教师,让新从日本回来的教师上任。蒋百里十分注重教学,有时也会亲身授课,所以在学生之间广受爱戴。
报国的理想与现实
但是报国的理想遇上现实的动荡,蒋百里也无可奈何。蒋百里此前多年求学,对当时的官场勾当不知也不屑,他也不是北洋嫡系,所以处处制肘。他曾亲自到北京去找管教育部的段祺瑞要经费,段祺瑞也只是口头应允,落实却遥遥无期。蒋百里办军校,有权无钱,无从施展。
多次碰壁后,蒋百里孤愤难平,他写好遗书:“仆之殉职,虽轻若鸿毛,而与军人之风气有关。”第二天号召学生集合,“我要求你们做的,你们都做了,但是你们要求我做的,我没做,所以我要惩罚我自己”,说完回办公室便以手枪自戕。
军人的血性充盈,他决计以此来警醒世人。蒋百里自杀时,幸好勤务兵上前夺枪,子弹打偏,所以并没有性命之忧。他这一枪揭开了北洋军界的黑幕,舆论纷纷要求查清事实真相。
段祺瑞迫于压力要求日本大使馆派了最好的医生给蒋百里治病,日本医生还带来一位美丽的护士佐藤屋登,朝夕相处中日久生情,佐藤屋登改名蒋佐梅,蒋百里与其共结连理,在当时传为一段佳话。
图片蒋百里与其夫人佐梅
佐藤屋登小蒋百里8岁,日本北海道人。毕业于日本护士助生专门学校,又在帝国大学产科学习过5年,来华派到日本驻华公使馆担任护士长。蒋百里养伤期间与之朝夕相处,深深爱上这位佐藤小姐。他对她说:“我听你的话,不再轻生了。可以后遇到生死关头,没有像你这样的姑娘在我身边提醒,谁来鼓励我的勇气呢?”
此一语双关,已经表明心迹。佐藤小姐心领神会,低头不语,含情脉脉。数周后,蒋枪伤痊愈,佐藤小姐也深深体会他的心意,同时对蒋的品德才华也极钦佩,很愿与之结好,但云家有父母,更兼彼此为异国人,终身大事,确是不敢自主。临别,两人各留下了通讯地址。
当时,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偏见,使佐藤屋登的父母对他们之间的事情持反对态度。然而蒋百里对佐藤深爱不稍懈,鸿雁传书,更是不绝于途。后蒋专赴日本面见佐藤父母求婚,佐藤父母看到这个中国青年这么爱他们的女儿,遂同意了两人的婚事。这样,在1914年秋,蒋百里终在塘沽码头迎来新娘,假天津德国饭店与佐藤小姐结成百年之好。
婚后,蒋百里为他的夫人取了一个汉文名字“左梅”。他还在家乡浙江硖石东山西麓购地数亩种梅二百株,号曰“梅园”,以备二人终老归隐之用。左梅夫人深爱她的中国丈夫,婚后她不再说日语。
蒋百里全家福,猜猜哪个女儿是钱学森的夫人蒋英?
他们生有五个女儿,但左梅夫人从不教女儿们学日语,平时一家人都用一口地道的北京话交谈。抗战军兴,左梅夫人说:“中日交战,是日本军阀侵略的过错!”1937年,蒋百里将自己的轿车捐给国家支援抗战,而左梅夫人变卖了许多首饰等值钱之物,买来布匹、纱布,与女儿们一起,夜以继日地赶制军衣及绷带纱布,送往前线,救护我伤病员。
蒋百里自杀获救后,离开了保定军校。1916年袁世凯称帝,蒋百里入川辅佐老同学蔡锷讨袁。袁世凯死去之后,他又陪蔡锷去日本就医,旋即为其料理丧事。1917年回国,任黎元洪总统府顾问,并开始撰写军事论著,出版后成为军校教辅。1918年至1919年,蒋百里受邀考察巴黎和会,游历欧洲,他在法国的凡尔登亲见战火过处,民不聊生,深为触动,此后,竟有偃武修文之意。
20世纪初的中国,军阀混战,蒋百里也不能身免,他先后以军师之职,服务于几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都曾视他为座上宾。宁汉战争时,他辅佐的是自己的学生唐生智,举旗反抗蒋介石。无奈唐生智战败逃往日本,蒋百里也因此逃亡。随后,蒋百里受学生所诱前往杭州休养,被蒋介石逮捕,而后入狱。
当时蒋介石已起了杀意,但蒋百里在社会上名望很重,再加上他的学生们从中周旋,使他暂时得以保住性命。蒋百里入狱,震动八方,头一个跳起来的是他的挚友徐志摩。早年间,他们曾一同创办新月社。徐志摩登高一呼,文学青年应者无数,当时于是流行一句口号:“陪百里先生坐牢去!”
蒋百里在狱中待了两年,最后还是经人说好话,才被放了出来,后来两蒋言和,但蒋介石仍心存芥蒂,便请百里先生出国考察。
1933年,他奉蒋介石之命再赴日本,拟就国防计划,以备不可避免的中日之战。1935年,他被聘为军事委员会高级顾问,翌年赴欧美考察军事,归后提出建设空军的建议。中国最早关于空军构建的思想,却是来自陆军出身的蒋百里。随后得到蒋介石电令,赴西安汇报考察情况。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蒋百里正好赶上。蒋百里与张学良也有一定的关系,张学良想派个人去南京接洽停战,又怕南京不接受,问计于蒋百里先生。先生问:“这里的人你最讨厌谁?”张曰:“蒋鼎文。”先生说:“那就让他去。”南京很快停火。蒋百里解释道,派一个最不喜欢的人去南京,就能表明张学良绝无伤害其他中央大员之意,对和平解决抱有极大的诚意。蒋百里在“西安事变”中做了一篇好文章,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此后,东三省尽失,华北已危如累卵,尽管蒋百里多次要求上前线带兵抗日,但都被婉拒。无奈他再入书斋,1937年,《国防论》写成出版,轰动一时。在这本书里,蒋百里除了断定中日全面战争不可避免,更在扉页上写下了这样的字句:“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蒋百里在《国防论》中阐述的对日战略,归纳起来有三:第一,中国对日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对日不应步步后退,而要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化日军后方为前方,使其无暇消化占领区;
第二,主动出击上海日军,迫日军主力进攻路线由南北路线改为沿长江而上的东西路线,从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与湖沼地利,抵消日军兵器训练方面的优势;
第三,以空间换时间,行持久战,通过时间的消耗拖垮日本。具体做法为将日军拖入中国地理第二棱线,即湖南、四川交界处,和日军进行相持决战。
1937年到1938年,蒋百里接连在报上发表文章,被誉为“战时的文坛健将”,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文章的结论俨然成了抗战时期的名言:“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同它讲和!
1938年,蒋百里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在迁校途中操劳过度,病逝于广西宜山,年仅57岁。蒋百里去世以后,左梅夫人与女儿相依为命。五个女儿之中,二女蒋雍、四女蒋华定居在美国;五女蒋和居住在北京。他们的三女蒋英曾在德国学习音乐,她在1947年与后来成为大科学家的钱学森结婚,同样也成就了婚姻史上的一段佳话。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蒋百里是杭州求是书院的同窗,他们是志同道合的莫逆之交。蒋家的女孩们也都与钱先生的独子钱学森为竹马青梅之交。蒋英与钱学森各自在国外学习有成,结为佳偶,并携手回国报效。当时是新中国诞生之时,他们的回国之途由于受到重重阻挠而艰难曲折。蒋英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是着名的音乐教育家。左梅夫人则一直住在北京女儿的家里,直到1978年去世,享年88岁。
左梅夫人曾在抗战胜利后,雇船将蒋百里的灵柩从广西运到杭州安葬。1984年,蒋英护送母亲的骨灰至杭州,将其与父亲合葬于凤凰山下南山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