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故事

太成三年的风起洛阳

作者:蛮大人说历史创建日期:2021-12-03

  由马伯庸出品、黄轩、王一博等人主演的《风起洛阳》已经播出八集,虽然主角名字以及相关年号改得乱七八糟,但从剧情依然能够看出,本剧故事发生在架空的武周王朝。《风起洛阳》正式上线后倾巢而出,打出“同步拟真”的效果。然而,由于该剧上线时间因故延迟,本应用于混淆视听的“控评”攻势,当场成了刷分水军自我曝光的“翻车现场”。

  从时间逻辑上看,率先进入“战场”的似乎是某位演员的“黑粉”,他们不仅打出了齐刷刷的一星,还在短评中极力把负面评价引向这位演员。然而,“黑粉”没得意多久,这位演员的正牌粉丝就吹响了反击的号角,开始用五星好评与对手展开拉锯。一时间,两拨“饭圈”势力打的你来我往,好不热闹。然而,真正关心这部作品的人,却不得不陷入毫无信息量的“垃圾评分”海洋。

  作为历史玩家,在追剧之余,又忍不住犯了考据癖,《风起洛阳》的故事,在历史上是发生在哪一年呢?

  同样是马亲王出品的《长安十二时辰》,从第一集开头就显示时间“天保三载”,让人一目了然,知道故事是从天宝三年展开的。

  但《风起洛阳》并没有像《长安十二时辰》那样,把历史上的年号在剧中用谐音来代替,而是从第一集开始,就用一个虚构的太成三年,来充当时间线。

  众所周知,圣武神皇武则天一生用了很多年号,但并没有剧中所谓的“太成”,那剧中的太成三年,如果在历史上找寻原型,应该把他定位在哪一年呢?让我们从剧中提供的线索,来推理一番吧。

  《风起洛阳》目前已经播出了八集,猴格昨晚已经追完,追剧时还感叹,自动续费已经到2022年的会员终于可以用上一回了。

  播出的八集内容,一共出现了六个时间点,涉及四个年号,即真龙三年,春晓二年,春晓五年,大庆元年,太成元年,太成三年。

  真龙三年,黄轩饰演的高秉烛出生。

  春晓二年,泸州人赵阳迁入神都;春晓五年,赵阳加入联昉,成为一名间风。

  大庆元年四月,桐阳王、即太子李顿,和太子妃杜氏,女儿永川郡主李鹿回神都,途中遇刺,被高秉烛和七个兄弟救援,但太子一行,却抛弃为他们断后的高秉烛诸人,致使七兄弟遇害。

  大庆年间,酷吏们纷纷倒台,告密之风被遏制。

  太成元年,圣人说,从太成元年就再没见过告密者了。

  然后就是故事开始的太成三年,神都街头出现一对告密者父女。

  通过高秉烛的话又可以知道,太成三年的五年前,就是大庆元年,即七兄弟遇难的时间点。

  从大庆元年,到大庆二年,然后就是太成元年,太成二年,太成三年,刚好五年,不可能再夹着春晓五年。

  所以,可以知道高秉烛出生的真龙三年,时间线是最早的,其次就是春晓二年和春晓五年,接下来才是大庆元年,和太成元年、太成三年。

  再来看看故事展开时,还有一条重要的信息,就是天堂快要竣工了,天堂即武周的明堂。

  如果从这条信息,很容易就能推测出《风起洛阳》故事展开的时间点在历史上是哪一年。

  历史上,武则天曾经两次修建明堂,第一次是在垂拱四年(688)二月,毁掉乾元殿,就地营建明堂。

  当年十二月,神皇拜洛水,受“天授圣图”,明堂成,改名为万象神宫,并大赦天下。

  明堂存在八年,就在证圣元年(695)春一月,被神皇的男宠薛怀义放火焚烧,因为明堂焚毁的事,神皇还因此告庙、手诏责躬,并下令重新建造明堂。

  天册万岁二年(696)三月,明堂建成,改名通天宫,当年四月,神皇再次改元万岁通天,并亲享明堂,大赦天下,大酺七日。

  在这里需要提醒一下,公元696年,一共存在三个年号,从正月(即寅正的十一月)到腊月(即寅正的十二月),这两个月是天册万岁二年。

  神皇在腊月改元万岁登封,从改元日起,到一月、二月、三月,就是万岁登封元年。

  然后到了四月,因为明堂建成,神皇又改元万岁通天,那一年的四月至十月,就是万岁通天元年,可不要以为仨年号就是三年啊,其实是一年。

  按剧中提示,明堂即将建成,那么,太成三年,就是万岁通天元年吗?

  如果没有其他信息的话,还真可以把时间标在本年,但是,剧中还有其他信息,最关键的就是,五年前回神都遇刺的桐阳王,他成了太子。

  根据太子这条信息,可以明确把万岁通天元年(696)排除掉,很显然,太成三年的原型,不会是万岁通天元年。

  很可能是马亲王把明堂第二次建成的时间后推了,又把历史上的几个大事件,都糅合在一年里了,所以,《风起洛阳》真正的时间原型,还要继续推理。

  历史上,太子李显是在圣历元年(698)三月,回到神都,并在九月被册立为皇太子。

  假设《风起洛阳》的大庆元年,即桐阳王李顿回神都、高秉烛七兄弟遇难的那一年,就是历史上的圣历元年,那五年后的太成三年,就是历史上的长安二年(702)了。

  剧中的时间原型,真如推理那般吗?

  从目前的八集信息看,嗯,就是这个结果,太成三年,就是长安二年。

  但根据后边剧情介绍,神都小分队探寻真相时,发现了一个足以毁灭神都、血染洛水的惊天阴谋,或许时间的原型还在圣历二年(699),为什么?

  因为,在圣历二年七月,神都大雨,洛水溢,而神皇因为自己年龄老迈,考虑到皇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和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宁等不和睦,就让武、李两家子弟在明堂立下相亲相爱的誓文,以此达到武李团结的目的。

  虽然历史证明,神皇如此操作,不过是痴心妄想罢了,但并不能无视神皇在年老时,希冀儿女和侄子们和谐共处的心愿。

  本剧很可能是糅合了明堂第一次被焚毁,神都大雨,洛水溢,武李相残,或者神龙政变的各种情节,所以,只能确定故事时间发生在神皇晚年,却并不能明确定位在那一年。

  所以勒,推理到最后,发现自己还是推理个寂寞?可真够无聊的,还不如猜测剧情来得有趣。(来自蛮大人说历史侵删。)

孔夫子
微信公众号:孔夫子读书
关注我们,每天分享更多文化艺术,著作经典!
1000000+人已关注

上一篇:唐代皇后墓——敬陵

下一篇:《清平乐》的秘密: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四十年?

文章评论

猜你喜欢

孔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