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身份与话语重构

定 价: 74.30
作 者: 周怡 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JD京东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作家门罗与加拿大文化身份
第一章加拿大文学史回顾:谁能被称为“加拿大作家”?
第一节加拿大作家:别处还是此地
第二节加拿大文学:从殖民性到民族性
第三节新时代的选择:地域性还是国际性
第二章加拿大文化崛起与作家门罗启航:奇妙的平行线
第一节1931—1950年:新生、独立与成长
第二节1950—1970年:携手发展中的加拿大文学
第三节1980—1990年:走向国际的加拿大作家与加拿大文化
第四节2000年至今:从《纽约客》、布克奖到诺贝尔文学奖
第三章加拿大文化的标尺:文坛“一姐”之争
第一节殊途同归:加拿大文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第二节门罗与阿特伍德文化背景与艺术审美理念对比
第二部分 如假包换的加拿大内容
第四章小镇文学:加拿大文化版图关键词
第一节《钱德利家族和弗莱明家族》
第二节《沃克兄弟的牛仔》
第五章女性艺术家成长小说:加拿大身份与文化认同
第一节《乞女》
第二节《家传家具》
第六章哥特主义:加拿大历史、文化想象与伦理
第一节《乌特勒支停战协议》
第二节《好女人的爱》
第三部分 如何讲述加拿大的故事
第七章新兴国家的标杆文类:短篇小说与加拿大文学传统
第一节短篇小说的诞生与文类的文化等级划分
第二节文类颠覆、加拿大短篇小说与女性作家传统
第三节门罗的双重文化身份与文类选择
第八章门罗的非典型性短篇小说:游走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
第一节虚构性自传
第二节记忆碎片中的地域历史
第三节曲径通幽的自我探知
第四节《岩石城堡上的风景》和《美好生活》
第九章门罗短篇小说艺术:回顾视角、多声部、投射性、含混性
第一节回顾视角
第二节多声部
第三节投射性
第四节含混性
结语
附录一艾丽丝·门罗与加拿大文学——罗伯特·撒克教授访谈录
附录二加拿大文学与自我追寻母题——美裔加拿大作家克拉克·布莱茨访谈录
附录三艾丽丝·门罗作品一览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瑞典当地时间2013年10月10日下午1点(北京时间晚7点),时年82岁的加拿大短篇小说家艾丽丝·门罗击败了众多热门候选人,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首位凭借短篇小说创作折桂的作家,也是首位加拿大作家。对于加拿大文学而言,这次胜利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是自20世纪50年代起加拿大民族主义运动的“开花结果”,代表着加拿大文学发展的一个艺术高点。门罗自1950年首次发表作品,至今已创作了200多篇短篇小说,出版了14部短篇小说集。她生逢其时地见证了加拿大文化环境的巨变,同时亦积极地以写作参与加拿大文化的建构。
作为典型的加拿大作家,门罗的作品大多以她的故乡安大略省西南小镇为创作对象。正如她的前辈,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构建了玛纳瓦卡系列小说,门罗也创作了一个西临休伦湖、南接伊利湖、北起戈德里奇、东至伦敦(加拿大)的“门罗地域”。她的写作继承并发扬了加拿大文学的安大略传统,弥散着强烈的地域意识和历史关怀,以深刻的洞见呈现了加拿大文化的深层结构,是纯粹短篇小说艺术与高度加拿大精神相结合的典范。与同时代的另一位加拿大文学巨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不同,门罗的创作并不以理论与批评见长,而是强调“真实生活”的微观聚焦。她尤其专注于文学本身的质地,叙述风格曲径通幽,措辞精雕细琢,因此享有“作家中的作家”美誉。